「真愛」的社會學觀點:由匯流愛出發

本文錄自2017年11月21日舉辦的教育部計畫《愛情與性別對話》講座,性別平等教育協會莊淑靜理事長以「真愛」的探討整合性地答覆多位參與者提出的問題。莊理事長以紀登斯(Anthony Giddens)的「匯流愛」概念切入,以社會學的視角談論愛情,後半段她以繪本《失落的一角》(The Missing Piece)作為範例,搭配解說,讀者可參考文內所附之影片。

同時,推薦讀者延伸閱讀胡智淵諮商心理師以心理學角度對於真愛的分析,相互參考。

問題一:請問真正喜歡一個人是什麼感覺?
問題二:如何確認自己的感情呢?因為身邊的人自然而然的在一起,好像水到渠成,有點神奇。
問題三:人是否真的需要一個感情、一個依靠?
問題四:對待家人和另一半要理性,但一時情緒勝過理性,惡言相向怎麼辦?

我在教育的經驗中,發現非常多家長遇到小孩子的感情問題時,都會認為「年輕人根本不懂愛」;或是當孩子發生了親密關係時,他們就會覺得這樣太早;發生第一次或是性關係就要確定對方是出自「愛」,且必須是真愛。我都向家長說,如果要確定非得是真愛才能交往或是發生性關係,我覺得現在很多異性戀的配偶應該要先離婚。

有時是否會覺得跟一個人在一起愈久,愈難確定是真愛?所謂的「真愛」到底是什麼?

我自己比較接受的一個理論、一個概念叫「匯流愛」,它是像水一樣會流動的。你可能在某個情境下會覺得好愛一個人,可是會不會在某個情境下你很氣他?這是有可能的。我們都知道要好好對待另一半,可是情緒總是會勝過思緒,如果是真愛的話為什麼還會情緒用事或是惡言相向?這裡就可以回答第一個問題:真正喜歡一個人的感覺?我覺得這還是要回到你自己。那麼要如何確定自己的感覺?我覺得這也是沒有標準答案的,而且我認為面對不同對象,你的標準也會不同,你可以試試看在不同的生命階段,在面對不同對象的時候詢問自己說這樣的感覺是不是真愛、或是不是真的喜歡,你會有不同的判斷標準。這是我在談「匯流愛」的時候會談到的-感情是會變動的。比如說現在問我的判斷標準,我就會說:正直、可靠,如果你現在送一個消防員給我,我就會說好,可是這時候如果有其他條件你接受嗎?好像也是會考慮看看,類似這個樣子。

人是否都要一個伴侶、一個依靠?我想在這裡談論一個問題:感情是可以依靠的嗎?每個人尋找一段感情是為了可以依靠嗎?這是蠻需要討論一下的概念,感情到底是在找什麼?這個可以回應異性戀親密關係的概念:公的配母的、男的配女的,什麼配什麼,所以每個人這輩子好像都在尋找「對」的人,必須有一個尋覓的任務。

有一本可愛的繪本《失落的一角》,可以搭配這個主題來思考。這個故事講述主人翁是缺了一角的圓形,很不快樂,可是為什麼預設的形狀是圓形?我會認為這是目前主流社會對愛情的一個想像,這也回應有同學提問到:「我一定要談戀愛嗎?」、「我一定要找一個人嗎?」、「怎麼樣是那個對的人?」我覺得除非你去試了,否則很難用想像或猜測這到底對或不對。這個主人翁出發去尋找他覺得這輩子對的那個人,於是他邊滾邊唱歌,要去找尋失落的一角,你會發現在尋找過程的雀躍,是無與倫比的。在追求愛情的過程裡會有一些辛苦,這是所有的偶像劇最努力鋪陳的部分,你有沒有發現到那些偶像劇或電影很少在講他們在一起之後的事情,大概有7、80%以上的愛情偶像劇都聚焦在還沒在一起、可能有感覺、想要追求一段感情的過程,而沒有真的去談愛情是什麼。

接著這位主角就日曬雨淋,被冰雪凍僵了,太陽又出來,感覺他有所缺乏,不能滾得很快,如果是一整個圓的話就可以咕嚕咕嚕滾很快。可是他可以停下來跟小蟲說說話,或聞聞花香、互相超車,最愉快的就是這樣的時刻,但他還是要繼續去追尋,這感覺很像很漫長的人生道路,就是不斷的找,所以很多人的疑問來自於這邊。穿過沼澤、叢林、上山下山,有一天他遇到了,超開心,唱起了我遇到了失落的一角,非常雀躍,可是那一角卻說:「等一下,你先不要唱什麼千里獨行路迢迢,我不是你失落的一角,你有問過我嗎?我不是誰的一角,雖然你看我這麼小,但我就是我自己的一角。」對方覺得主角討厭、自以為是,沒有試過也沒聊過,馬上看到就覺得『你就是我對的人』」,也沒有問過別人的意見。

主角第一次碰壁很傷心,繼續上路又找到另外一角。這個對嗎?用看得好像覺得不太對,因為太小了,有時候也是這樣,別人看得時候就覺得你們不適合,你就說:「誰說的,我們適合」然後就要去試試看,那也沒有什麼不好,可是像這個就太大了;這太尖,會被刺傷;這太方。

有一次終於找到一個看起來適合,配對起來也適合的了,可是他沒有抓牢,意思是沒有好好把握這段感情,所以就掉了。再回去撿也許撿的回來,可是撿回來之後,一段感情一定會發生一些問題,當重新復合或是又撿回來的時候,其實會面臨另外一個新的問題-他絕對不會跟原來是一模一樣的。這次他有了前車之鑑,一定得好好把握,因此就抓得超緊,結果把對方弄碎。感情力道的掌握真的是一門藝術,我沒有辦法跟你說要用五分力或者七分力,有過失敗的經驗可能會太過害怕失去,例如「當時我就是對他太放心了,所以都沒顧慮他的行動,結果他就跑去跟別人在一起、劈腿,所以這次我就照三餐檢查他的通訊軟體。」

感情的路上會造成一些傷害,主角繼續上路,遇到一些危險:掉進坑洞、撞上石牆…有一天他又遇到了另外一角,跟幾分鐘之前比他已經是歷經情感創傷的一個形狀。這次看起來很適合,他會直接去跟他說你就是我失落的一角嗎?有的人也許會這樣,顯然他就沒有在這過程中學習。他這次會先打招呼了:「你好。」先確認一下他有沒有對象、是不是誰失落的一角。他說:「我不是。」
「這樣的人我聽說過,那你是你自己的一角嗎?」
「我可以當別人的一角,但我也可以是自己的一角。」
「你應該不會想要當我的一角。」
「不要這麼說」
「怎樣?」
「嗯,感覺真好。」
我在純男生的班級看到這裡的時候,全場開始有一種非常興奮的感覺。主角找到了,好開心,很喜悅,可是因為現在很圓滿,滾超快的,他滾過小蟲,不能停下來跟小蟲說話、也不能聞花香、沒有時間打電動、沒有時間升級組隊、蝴蝶不能在他身上落腳。但他總算是得到了,他唱著他的快樂歌,說我得到了自己失落的一角。這就是剛剛大家提到的,一個伴侶、一個人生的目標,我一定要找到一個對象嗎?怎麼確定?沒有辦法,像這位繪本的主角也是要嘗試看看才有辦法確定,但是有可能有機會嘗試,也有可能沒機會嘗試,或者是對方拒絕和你一起嘗試。

可是他後來發現自己沒有辦法再唱歌,他覺得這裡面有點道理,「我懂了」他停下來,輕輕的把那一角放下,從容地走開,然後一邊走一邊輕輕地唱說:「我要去找失落的一角。」那麼他在追尋的到底是什麼?

我每次看這個故事時,都不斷地思考,人是不是都需要一個依靠?我有個蠻誠心的建議是,如果只是為了找一個依靠而追尋的話,其實可以易地而處,想想那個被依靠的人其實會蠻辛苦的。每個人在人生的過程裡面隨時都有無法依靠的時候,他甚至是需要彼此的,所以如果你只是想找一個人依靠,某種程度對方的壓力、責任都會蠻大的。如果真的要找人依靠,父母親才是永遠最可靠的依靠;如果你要找的是愛情的話,我倒覺得《失落的一角》這個故事給我另外一個寓言:不管自己是什麼形狀,都是完整的,讓自己成為不管在任何的形狀、任何的狀態下,都是獨一無二的自己,能夠接受自己各式各樣不同樣子的人,才有辦法跟別人在一起。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