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霍汝銘
在性面前,我們都不曾覺得自己正常
「為什麼我總是不敢看自己的陰部?」「為什麼我總是沒辦法當主動的一方?」「為什麼我總是不夠濕?」「為什麼我對深愛的伴侶失去慾望?」《性愛好科學:掙脫迷思、用自己的方式高潮》(下稱:本書)的作者Emily Nagoski 是一位性教育學者,主要教授領域為女性性慾,故此,她經常面對女性提出上述提問,過程中,她深深感受到女性對於身體與性的不安與自我質疑。於是,她透過本書分享有關女性身體與性的科學知識,旨在讓讀者可以重新看待女性的身體與性,並大聲地告訴女性:妳很正常。接下來,我將分享本書帶給我的啟發,並以此為基礎,構思「教學小錦囊」,藉此改善女性的性生活品質。
了解自己的性器官,是一種權力
認識性器官,幾乎是每位學生接觸性教育的第一門課。可惜的是,教科書裡有關女性性器官的介紹,通常只有展示陰道、子宮頸、子宮等等與生殖相關的部位,往往忽略陰蒂這個與性興奮相關的部位,也對處女膜或陰唇等部位絕口不提。結果,女性只能以道聽途說的方式,認識自己的性器官,殊不知這些道聽途說的資訊,摻雜了文化對女性的期待與規訓,形成女性對自己的性器官的誤解。本書分別以文化的觀點與生物學的角度,針對女性性器官,說出兩個不同版本的故事。
首先,從文化的觀點來說,陰蒂只是「外陰部頂部的小小核心」,由於陰蒂是害羞的、羞恥的,因此相對男性的陰莖來說,陰蒂比較細小與不明顯;但是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外陰部頂部的小小核心」只是陰蒂頭,就像男性的龜頭,而完整的陰蒂其實還包括大範圍的體內勃起組織。其次,從文化的觀點來說,處女膜象徵「貞潔」,並會在第一次交媾後撕裂,繼而流血;但是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並非每位女性都有處女膜,即便有,處女膜也不會像保鮮膜一樣,因第一次交媾而造成破裂,更不會流血,處女膜只會在撕裂後自然復原,因此第一次交媾的流血,比較可能是因為陰道不夠潤滑的情形下遭到拉扯而致的。另外,在大眾媒體與醫美產業的操弄下,形塑出狹義的女體文化,即是以單一標準,來判斷陰唇的美醜;事實上,陰唇本身就有不同形狀和色澤,體毛的多寡與分佈都會因人而異,只要不造成疼痛,也不引發感染或其他健康問題,一切都很正常。
之所以說「了解自己的性器官,是一種權力」,乃由於長久以來,文化觀點對女性性器官的負面詮釋,剝奪了女性接受並喜愛自己的身體、以及性慾的權力。惟有透過性別教育,在課堂中學習分辨哪些是文化觀點的故事、哪些是生物學角度的故事,重新詮釋女性性器官,是女性賦權的一環。本書作者更鼓勵女性讀者嘗試仔細觀察自己的性器官,了解並接納自己真實的身體;同時,透過指認不同部位及其正確名稱,共同打造女性性器官友善的世界。
性的「標準論述」的盲點
所謂的「性的『標準論述』」,就是社會以(部分)男性的性的特質作為標準,理解所有人(包括女性)的性。在性的「標準論述」下,女性的性往往被視為男性的簡化版,屬於品質較「差」的性,甚至讓女性對自己的性充滿誤解、質疑及恐懼,大大影響女性的性生活品質。本書指出性的「標準論述」的盲點,尤其是男女性之間的差異,由此說明女性的性的特質。我將列舉其中兩項作為例子:
一、有關性慾:沒來由地出現的性慾?
在標準論述之中,性慾是一種驅力,會沒來由地出現。這個標準論述,讓部分未曾體會過沒來由地出現性慾的人感到焦慮,質疑自己是否屬於性冷感;讓部分需要受到環境刺激才能引起性慾的人感到困擾,擔心自己是否身體出現問題。然而,本書指出,性慾並非驅力,因為驅力與性命攸關,但人類並不會因性慾沒有被滿足而死亡。繼而,本書把性慾分為自發性性慾及反應性性慾,前者是沒來由地出現的性慾,後者是需要受到環境刺激才能引起的性慾。據 研 究 發 現,有 75% 男性及 15% 女性的性慾屬於自發性性慾、5% 男性及30% 女性的性慾屬於反應性性慾,其餘的則視情境而定。由此可見,男女性的性慾確實有所差別。
二、有關性興奮:性興奮與性器官的反應一致?
由於標準論述告訴我們:性興奮與性器官反應一致。因此,當部分人明明內心感到性興奮,但性器官沒有反應時,或是內心明明一點都不期待也不享受,但性器官有反應時,都會對其狀態感到懊惱:到底相信自己的內心感受,還是相信自己的身體?這樣的標準論述,更讓人容易單憑對方的性器官反應,判斷對方是否同意發生性行為,而忽略對方的言語反對,釀成親密關係暴力等社會悲劇。然而,本書引述某項研究的內容及數據,說明男性的主觀性興奮程度與性器官的反應,只有 50% 的重疊率,而女性的重疊率更低,只有10% !由此可見,這個所謂的標準論述,只描述了世界上一小撮人的情況,
但卻讓大部分人受困其中。
「男女大不同」?—看見差異或是鞏固二元
我們的生活中往往充斥著「男女大不同」的性別論述,尤其在性方面,只要在搜尋器輸入「男女大不同、性」,屏幕上隨即出現各種文章,闡釋男女因生理構造不同,導致他們對待性愛的態度有所不同,例如「女人為愛而性、男人為性而愛」云云。到底如何避免落入這種本質論的思維,但又不至於忽略男女差異,以致無法看見女性的特性,甚或進一步鞏固性別二分的疆界?相信這是很多老師所擔心的,亦是進行第一、二部分的討論時必須警覺的事情,幸好本書對此提供了解套的方法。
首先,作者肯認男女性兩個群體之間,的確有所差異,但是,她強調男女性兩個群體之間的差異,不亞於男女性兩個群體內部各自存在的差異。她說:「地球上有多少人口,就有多少『性相』,全都獨一無二。」。由此可見,「大不同」不僅存在於男女之間,更存在於人與人之間。同時,作者作為一位性教育學者,為了一改以往以男性作為性的「正常指標」的性別盲情況,她致力呈現女性的性的特質。她提出「組成部位相同,組成方式相異」的原理,即是男女性的性器官由相同的部位組成(如陰蒂頭等同龜頭、陰蒂等如陰莖等)、男女性同樣經過大腦學習判斷性刺激源,但源於男女性器官的型態相異、男女性以不同的方式認識性慾、男女性的成長受不同的規範與期待影響,巧妙地讓我們看見,男女性之間既有相同亦有相異,而所謂的「大不同」,只是故事的後半部。
故本文採用上述理念,構思了教學小錦囊,但教學目標並非朝向「男/女生都是這樣」的結論,而是要呈現女性的性的特質,讓女性知道,當其性慾低落或無法從性中得到樂趣、無法符合那存有誤差的標準論述時,不用覺得自己有問題,一切都只是正常事一樁。♥
教學小錦囊
一、媒體資訊:
作 者/譯者:Emily Nagoski /廖亭雲
書 名:《性愛好科學:掙脫迷思、用自己的方式高潮》
出 版 者:行人文化實驗室
出版日期:2017 年 5 月
二、教學建議:
可把本書的內容彙編成投影片,並以互動教學的方式,以女性為主體,認識女性的身體與性的特性;並以「性正向」的態度,從正面的、健康的、自然的角度,了解性慾、性興趣、性高潮等等。教學對象以青少女為主,過程約兩個半小時。
三、教學架構與討論:
1. 暖身活動(30 分鐘)
(1)請參與者分享有關卵子與精子結合的故事,並輔以延伸閱讀的文章—《卵
性別平等教育季刊 NO.83| 117
親愛的,妳很正常—從《性愛好科學:掙脫迷思、用自己的方式高潮》重新認識女性的身體與性 教材百寶箱
子與精子》,為參與者多提供一個故事的版本。
(2)帶領參與者分辨不同版本的故事裡的文化及生物學觀點。
(3)說明日常生活中,有關身體與性的知識或多或少受社會文化影響,並進一步
形塑人對性別的期待、對自己的身體與性的看法。
2. 女性的身體(50 分鐘)
(1)請參與者分享對陰部的稱呼/感覺,以及這些稱呼/感覺的由來。
(2)認識陰部的組成部位及位置,請參與者分組扮演陰蒂、陰唇、處女膜及腺體等,透過構思該部位的樣貌、形狀、顏色、特性等,以進行自白,再由帶領者分別從文化及生物學觀點介紹各個部位。(注:相關教學策略可參閱延伸閱讀的文章—《女學生、性器官與性教育:女性主義教學的實踐策略》)
(3)鼓勵參與者回家觀察自己的陰部。(注:為尊重參與者的身體自主權,宜讓參與者自行選擇執行與否,並宜設有配套措施,讓選擇執行的參與者進一步分享。)
3. 女性性慾的特質(50 分鐘)
(1)帶領者列舉數項有關性慾的「標準論述」(如上文),並請參與者分享曾聽說的「標準論述」。
(2)拆解「標準論述」中的性別盲點、背後的社會文化。
(3)說明本書中提及的女性性慾的特質。
4. 總結(10 分鐘):強調每個個體之間的「大不同」,以免無意間鞏固了性別的二分,同時讓參與者知道,只要不造成疼痛,也不引發感染或其他健康問題,一切都很正常。
四、延伸閱讀:
1. Martin, E. (1991)顧彩璇(譯)(2004)。卵子與精子。載於吳嘉苓、傅大為、雷祥麟(編),科技渴望性別(頁 199-244)。台北:群學。
2. 蔡麗玲、游美惠(2004)。女學生、性器官與性教育:女性主義教學的實踐策略。性別平等教育季刊,26,114-117。
(本原文刊於性別平等教育季刊第83期,經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