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如何向家長解釋性別平等教育的助益及內容?

本文錄自2017年11月21日舉辦的教育部計畫《愛情與性別對話》講座,由性別平等教育協會莊淑靜理事長答覆參與者有關如何與長討論性別平等教育的必要性。以下節錄自莊理事長的回應。

問:如何向家長解釋性別平等教育的助益及內容?

答:我們協會(性別平等教育協會)在做的是現場教師的性別平等教育,所以我通常會從教育部訂定的〈性別平等教育法〉的精神還有架構開始談。我發現非常多的家長還有社區民眾抱持反對態度,卻根本不知道性別平等教育法究竟是什麼,所以我會把架構拿出來逐項說明給大家聽,例如:「像學校裡面啊,有一些老師他很豬哥,會對人家性騷擾,或是性侵害、霸凌事件、笑人家娘娘腔之類。像這種時候我們就要用〈性別平等教育法〉第四章、第五章,包括防治、申請救濟、調查。所以我們可以沒有性平法嗎?一定要有。第二、第三章的部分是在講學校要有很安全的環境,讓孩子在裡面就讀,而老師也要在教學中融入這些性平的概念。」我一定會從「法」的概念去跟大家談。

其實我還會談九年一貫的性別平等教育課綱,說明性別平等教育要有幾個主軸,了解自己跟他人的關係,像我們今天談感情、愛,這些也是跟人我的關係,關於自我的突破。為什麼我要談這些?主要就是透過這樣的過程讓家長知道,教育部當初在訂定這個課綱的時候是嚴謹的,而且有依照不同的年齡身心發展制定不同的教學指標,這個部分就可以回應現場的家長對於「性別平等教育到底有沒有分級?」其實有,幾年級學什麼,分得很詳細,在人我關係上其實也分得非常多。

我將完整的架構介紹給家長、社區知道,讓他們知道原來這一點也不簡單。我還是會跟他們談到大家比較有意見的兩個面向:為什麼要談多元性別、性別光譜?它是否不適當的教材;跟小孩教同性戀會不會把小孩變同性戀?我通常是這樣回應家長的:「你們從小在課本學的都是偉人的故事,我們在河邊看著魚往上游,那個人後來就變成偉人。可是為什麼我們讓小孩學了這麼多課本的東西,我們的小孩卻沒有變成偉人?那為什麼我們講性別光譜,只是讓孩子知道人的特質什麼的是有很多不同面向的時候,我們就覺得小孩就會變成那個樣子?」

身為教育工作者,我很感慨,其實教育如果那麼容易的話,這些老師不需要站在台上,我們只要有app就好了,只要有手機、有電腦,然後設計一個教育的程式,輸入進去之後,孩子就會變成那個樣子了,為什麼還要來上學?既然教育那麼容易的話。比如說我寫論文,我倒不覺得我寫出來的論文有多厲害,我反而是覺得我在那個過程中,我和我的老師討論、和同學共同的研討、互相交流幫忙,就像你們來受教育的那個過程是一樣的,教育並不是那麼簡單。所以我並不覺得跟孩子講什麼是同性戀,他們就會變成同性戀。

至於學校教材分級,我的回應是這樣:的確都有分級,而且有不同的指標,但是性別平等教育課綱制定的時間已經是十幾年前了,十幾年前臺灣還沒有智慧型手機,我們的孩子在現場,現在只要問到小孩有關霸凌的時候,前三名絕對會出現一個叫「網路霸凌」。我就問那些家長「你們知道什麼叫做網路霸凌嗎?」很多家長根本不知道,我就說時代已經在變了,十幾年前孩子青春期的發展跟現在也不一樣。所以分級指標是可以參考,可是現場狀況也是教育工作者要負責去回應,如果孩子有需求、有疑問的時候,比如說:老師我們想知道什麼叫做「做愛」?但是老師不能跟他們說「這個在指標的7-5-3,老師那個時候再來告訴你。」這個其實才是真實在現場的部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