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如何和保守的家長談論多元性傾向?

本文錄自2017年11月21日舉辦的教育部計畫《愛情與性別對話》講座,由性別平等教育協會莊淑靜理事長答覆參與者有關如何與保守的家長討論多元性傾向。以下節錄自莊理事長的回應。

問:我的父母是保守派,我一直不知道怎麼跟他們解釋為什麼我的頭髮越剪越短,或許我喜歡的是女生。如何冷靜、堅定的跟保守派談論這件事情?

答:其實要冷靜、堅定的跟保守派談論這個問題有一定的難度。先分享我最近學習到一種方式,這半年來我開始去慢跑,因為身體累積非常多的「氣」,我發現慢跑的過程中可以把累積的氣吐出來,回頭就可以累積更多的力量面對這一切。

面對家庭我覺得有兩個前提:一個是他們可能對於同性婚姻這件事沒有這麼理解,可是我弟是異性戀、我也是異性戀,所以這個部分我們只是談彼此的想法。但我猜你這個問題可能是對同性婚姻有需求的人,不知道該怎麼辦,可是你有要去結婚了嗎?還是你其實還沒有跟你的家長討論關於你自己的性傾向?這很難,我自己有很多的同志朋友,年紀大、年紀小的,不管有沒有出櫃,在這個部分跟家庭溝通是很難的。

我曾經在現場用臺語向五六十歲、七八十歲的婦女介紹到底什麼是同性戀,還有同性婚姻是什麼。我通常不會馬上談到同性婚姻,我會先問問他們對自己婚姻的看法,然後我會問她們:你覺得結婚是為了什麼?愛嗎?很多很多的責任、某個部分是為了保障,那你覺得結婚五十年到現在還有愛嗎?現場就開始很多人悲從中來,然後就可以去聊說婚姻這件事到底是怎麼回事,我會用這樣去喚起他們所謂的「同理心」,才會進一步跟他們談到「所以,同性婚姻在修法上,在意的其實是包含保障這件事情。」我會用這種方式去跟家庭談這件事,還會順便公民教育:立法院最近修法是怎麼樣?為什麼會有釋憲?等等。這項討論不容易突破同溫層是因為有非常多的普羅大眾對於這些「他們到底在吵什麼?」一無所知,只有最激化的兩方吵到不見天日。我發現只要講完之後,相對比較多人是可以理解的。

有一個太太真的很誠實地跟我說:「這個事情我還是沒辦法接受,我還是沒有辦法接受同性戀結婚這件事情。」那這樣我們要怎麼回應?我的意思是面對這種情形,是想要有一些對話跟回應,而不是阻斷溝通的管道。其實會這樣表明的人我覺得相較之下是有機會說服的。有一次我的回應是這樣:「沒關係,其實任何一個法通過,它都很需要時間。你們以前都要跟老公姓對不對,現在是不是都不用了?現在小孩生出來跟爸爸或媽媽姓都可以對不對?可是大部分還是跟爸爸姓。所以你看,大部分的法一改,一開始大家都不能接受,可是慢慢的越來越多人還是會去跟媽媽姓,而有需要的人它就不會受到法令的限制。」另外一個社區的婦女比較能理解的事叫「家暴」,臺灣以前沒有家庭暴力防治法,打小孩、打老婆、打老公、婆媳打架,都被視為理所當然,可是法通過後不斷的做教育,讓大家理解這件事情,現在大家都知道不只不能打,不讓他睡覺算不算家暴?他們都會知道。我都是用同理心的方式去讓他們回應這個議題。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