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你願意嫁給我嗎?」「我願意!」當聽到這樣的對話,你腦海中浮現戀人的
性別一般是異性?若是同性戀,你願意給他們祝福嗎?其實,今日社會不是只有男女的愛,
還有同性之間的愛,讓我們了解同志的世界,並給予尊重與祝福!
Q:同性戀指的是什麼樣的人?
A:很多人對同性戀有很狹隘的定義,認為一定是男生愛男生,女生愛女生,其實中間還是有許多差異。在廣義的同性戀族群裡,包含男同性戀,女同性戀,雙性戀,以及跨性別等四大族群,除了兩個相同性別互相吸引外,在雙性戀者的世界裡,戀愛的對象不分男女,有時可以是同性,有時也可以是異性。而跨性別族群的人,則是一群對自己的性別認同沒有一定界線的人,他們不受主流的男女二分法拘束,像是天生性別為男生,但自覺擁有女生的靈魂,表現嫵媚的舉止;這樣多元化組成了同性戀者族群。因此,同志的族群有很多不異樣的面貌,用單一標準或是異性戀的角度去判斷,會造成很多不必要的誤解,也會讓人感到歧視。
Q:恐同症(homophobia)定義為何?
A:恐同症,是指對於同性戀者產生的恐懼,即為:同性戀者恐懼症。這樣的人通常對於同性戀者抱持著偏見,有著嚴重的歧視與厭惡感,甚至會從事許多激烈的反對同性戀行為。恐同症的發生,與主流的異性戀社會價值有很大的影響,人類天生有排外的行為,與維護自身主權的情結,加深對同性戀者的排斥,無法接受與自己不同的人,對於恐同症者來說,習慣用特殊眼廓對同志族群作批判,甚至做出攻擊性的行為;當一個人展現這樣不理性的態度,無論是不是針對特殊族群,都是對人的不尊重,需要去深思其中的合理性。
Q:同性戀者有男女角色之分嗎?
A:在男同性戀中,若要有角色之分,則通常分為1號,0號,有些分法為哥(照顧人者),弟(被照顧者)。而女同性戀中,則分為T(tomboy)P(婆),T是指打扮較陽剛,行為氣質都偏向男生模樣,P則表示是T的老婆,就是較陰柔的女同志。不過不論是1,0,或T,P,在同志族群裡還是有很多人傾向於「不分」,意即不願意被分類,或是很難被分類的族群,因此不要因一個同志的外表,氣質,打扮有刻板的印象,就硬要幫他們定位,這可能會造成對方的不開心!
Q:跨性別者的定義?
A:生而為人就被賦予三種不一樣性別認定方式,第一是生理性別,第二是心理性別,第三是社會性別。絕大多數的人生理性別是固定的,天生的,但心裡性別就不一定與生理性別相同,雖生為男性,但心裡覺得「自己應該是女生,我就是女生」這樣的想法就表示你的心理性別不同於生理性別;逐漸養成的社會性別,如:女生就應拿芭比娃娃很陰柔,男生就應該玩車子很陽剛等。在社會中對於性別的認定就是「生理性別」=「心理性別」=「社會性別」,但對於跨性別者而言,這些等號都要被畫上問號,因為生理上是男性,但心裡覺得自己是女生,所以變性當女生,穿女裝也愛男人。跨性別者的類型和發展是很不同,多元的。
無論同志或是跨性別者,在社會傳統文化的框架中或是面對家人的期待,都有辛苦的歷程,站在尊重人權的基本立場,每個人都有擁有追求幸福的權利,唯有透過了解方能更貼近,體會他/她們的心,一起共享溫馨,平等,平權,充滿愛的社會。
*本原文出自國教署性平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