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怡難(家長)
家庭故事
聽到小怡向隔壁班小毅告白的事情,爸爸簡直不敢相信,原來寶貝女兒已經長大了。
小怡每天寫情書、送早餐,連心愛的玩具都送給對方,但小毅就只是對她笑一笑,然後就到操場打球,或是和同學玩遊戲,沒有和小怡多說什麼。
原本小怡一直瞞著爸爸這件事,直到這天,小怡看到自己寫給小毅的情書,被其他男同學傳閱,小怡非常傷心。想起小毅從頭到尾都沒有任何回應,現在自己的情書還被當成笑話一般傳開,小怡對小毅的不滿更深了。當天她回家就關在房裡,也不吃晚餐,爸爸很擔心,因為在小怡小時候,爸媽就離婚了,小怡跟著爸爸,爸爸對女兒呵護備至,但面對這樣的狀況,他覺得無能為力,也覺得女兒此時很需要媽媽。
爸爸原本就反對孩子太早談戀愛,這下更覺得自己的想法是對的。看著小怡傷心哭泣的模樣,爸爸當然不好再責備,但忍不住告訴她:「你看吧!小孩子談什麼戀愛,還不是受傷而已。」小怡更傷心了,還生氣的把爸爸推出房間。
爸爸回想自己是到了大學,才開始有交往的經驗,他不解怎麼現在的孩子這麼小就有心儀對象,而且女孩子不是應該端莊矜持,等著男孩子來追嗎?怎麼會自己寫情書給男生呢?爸爸覺得很無奈,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深入分析
情緒宣泄得宜 走出挫折關卡
諮詢/王美恩(東吳大學社工系講師)
青春期的孩子,有戀愛欲望是自然需求。而戀愛的追求,從喜歡一個人到進入戀愛,不是只有衝動,而是需要一段觀察期。當初小怡喜歡小毅,一定是被他某些特質吸引,但不代表就是戀愛了,還需要時間觀察,驗證對方是否適合交往。看來小毅處理情書的態度並不成熟,沒有體恤小怡的感受,不是成為親密朋友的人選。
經過這起事件,失望、挫折、丟臉是必然的情緒反應,就讓小怡與難過的情緒相處一下,但不必自責懊惱,不經一事不長一智。父親的心疼就化為同理,像是和小怡一起「罵」偷看情書的男生。情緒照顧得好,小怡就容易走得出來。
父親對女兒的想法雖然有性別刻板印象(像是女孩要端莊矜持),但出發點是想保護女兒,看到女兒受挫而感到不捨,並勾動對女兒少了母親的歉疚感。但對孩子而言,人生是一場學習的歷程,小怡可以學到戀愛前需要觀察,然後慢慢放入感情。這次經驗可以讓小怡想想,觀察階段要觀察什麼,才知道對方是適合人選。
行動策略
陪孩子探索情感的苦澀與甜蜜
諮詢/翁麗淑(新北市鷺江國小教師)
情感是每個人的需求,成長中的孩子遇到喜歡對象而產生愛慕情愫,是自然不過的事,我們甚至應該覺得高興,孩子不但長大了,而且懂得愛人了。
可是我們在傳統經驗中,常常否定孩子的情感需求,忘了自己成長過程中,也曾經有過這樣甜蜜與苦澀交織的情感經驗。而當孩子在情感的探索中挫敗,最需要的就是身邊大人的同理與陪伴,而不是奚落與否定。同時,小女孩也並非只有媽媽可以安慰,相信越是長期陪伴、有情感基礎的大人,越能安撫孩子受傷的心情。
小怡清楚知道自己喜歡的男孩,而且付諸行動,不會被傳統「男追女」的刻板印象束縛。小毅的作為則有待商榷,一直不表態會讓人不知道該怎麼辦?而且不管小毅要不要接受小怡的情感告白,他都有義務保管好小怡給的情書,不應該外流。
小怡可向小毅說明心情,請他清楚回覆。而且對情書外流要負起責任,包括向朋友收回情書,並告訴他們這樣做是不對的。
最重要的是,應該讓孩子感受到大人的友善與支持,這樣孩子才不會把心事藏在心底,遇到困難也才會向大人求助。
*本原文刊於性別平等專刊